就在杨业赴太原上任不久折德一家就归附了后周折德归附后周是因为
就在杨业赴太原上任不久,折德一家就归附了后周。折德归附后周是因为父亲折从阮在后汉时移镇邓州(今河南邓县),郭威建后周,加折从阮同平章事(宰相地位)。周世宗即位,又把折从阮召到朝中。后周如此厚待折从阮,当时任府州团练使的折德,自然要归附后周了。杨信初时因儿子杨业在刘崇身边,也就依附北汉,当折氏父子归附后周以后,他就处在孤立的地位,不得不归附了后周。从此,杨家父子分属两国。杨信归附后周的第二年,即后周广顺二年(),病死麟州。长子杨业在北汉,次子杨崇训承袭了麟州刺史的职位。兄弟两人仍然分属两国。杨业的父亲、弟弟归后周以后,刘崇不但没有杀掉杨业,反而赐以刘姓,想通过杨业来争取杨信、杨崇训重新归附北汉。刘崇的做法的确没有落空,杨崇训因哥哥在北汉而几次背周归汉。但由于北汉的国力日衰,杨崇训处在麟州,悬隔黄河,得不到北汉的援助,在周世宗柴荣的招抚下,最后只得又归附了后周。
北汉的皇帝刘崇,原是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的弟弟,后周夺了他家的皇位,他自然十分仇恨。刘崇一反过去抗辽的态度,转而投靠契丹,攻打后周。杨业是在抗辽斗争中长大的,对北汉向契丹纳贡称臣,当然很不满意,不过他作为臣下也无可奈何。由于北汉同契丹之间仍然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契丹统治者不但逼北汉纳贡,而且还不时过境劫掠。北汉最高统治者虽然委曲求全,但在契丹进扰时,也不得不派人还击。到刘钧统治的时候,北汉同契丹的关系十分紧张,双方长期绝交,处于战争状态。杨业在北汉屡建战功,不断升迁,这时已任代州(今山西代县)的建雄军节度使。代州是北汉与契丹相接的北部边境。杨业常驻代州,在那儿修筑许多堡寨防御契丹。在双方交战的时候,杨业就是前线的总指挥。后周和北汉之间,后来的北宋和北汉之间,先后爆发了几十次战争,从史书的记载看,杨业在宋太祖开宝年间(~),才在战场上出现。大约在这之前,他主要承担防御契丹的重任。《宋史》上说杨业在北汉“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这里所说的“屡立战功”、“所向克捷”,主要应是指对契丹的战斗。“国人号为‘无敌’”,也主要指北汉人民表彰他防御契丹的骁勇和功绩。
赵匡胤于建隆元年()夺了后周的皇位,建立宋朝。在北宋消灭各个割据政权统一南北的过程中,遇到的强劲对手,除契丹外,就要算北汉了。天会十二年(),北汉皇帝刘钧死,最高统治集团爆发了争夺皇位的斗争。赵匡胤决定乘机发兵,灭掉北汉。杨业参加了这次抵抗宋军的战争,他被任命为侍卫亲军都虞侯,就是兼统北汉的中央部队。杨业和将领冯进珂领兵扼守太原城南的团柏谷。宋军的先锋何继筠夺下汾河桥,直逼太原城下。杨业打败宋军,迫使宋军退走。第二年初,宋太祖亲征北汉。杨业和将领冯进珂仍驻屯团柏谷。由于北汉牙将陈廷山投降宋军,杨、冯二将苦战失利,损伤千余人,退入太原城。北汉主刘继元解除了杨业的兵权。三月,赵匡胤亲至太原城东南,在太原城外布下四个军寨。杨业率骑兵几百人从城内冲出,直攻宋军东寨。东寨主帅挺身抵挡,北汉兵出援,杨业最后拽着城墙上垂下来的绳子,才进入城中。五月,宋军在围攻太原的同时,引汾水灌城,太原危急。北汉主命令杨业与司空郭无为等,领兵千余人乘夜出袭宋军。这天夜里正好下雨,汉军迷路,杨业马足受伤,只好中途返回城里。宋军久攻太原不下,其时值暑天多雨,将士腹泻的很多,恰好辽的援军到来,赵匡胤只好下令班师。杨业和诸将乘势追击,获粮三十余万斛,茶绢以万计。这些东西对衰败的北汉政权,是一个不小的收获。宋军退去以后,辽军还在太原城下。一贯抗辽的杨业,劝北汉主刘继元说:“契丹贪利不讲信用,将来必然会攻破北汉。这次来的援兵盛气凌人,但对我没有防备,我愿去袭击他们,不仅可以缴获几万匹马,还可以把辽占领的河东之地要回来,使百姓免遭契丹的骚扰,您也可以从此长享富贵。”但北汉主没有听从他的劝告,反而在辽军北还时,送给一份厚礼。广运三年()初,北汉主令杨业攻晋州(今山西临汾),杨业被宋军将领武守琦打败。这一年,赵匡胤已基本上统一南方,又决定进攻北汉。他派出五路大军围攻太原,又派兵分攻北汉其余各州。宋军在这次战争中,各路都取得战果,北汉的太原也即将攻下。辽又派兵出援北汉,恰好这时赵匡胤突然死去,宋军只得撤兵。
杨业在抗宋的战争中,从史书记载上看,大都打了败仗。宋军并不骁勇,只是数量上远远超过北汉的军队。杨业同契丹作战,多是“所向克捷”,惟独与宋军对仗处于失败地位。这是由于史书作者的正统观念很强,写进史书的大都是有利于宋朝的事,但同时也说明杨业抗宋的斗志远不如抗辽那么足。
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即位,就是宋太宗。赵匡义即位后,到太平兴国四年(),南方诸国都已削平,攻打北汉就成为完成统一的首要任务。这年二月,赵匡义集中兵力亲自伐汉。为了防止辽出兵救援北汉,赵匡义以一部分兵力先攻占太原以北的忻州(今山西忻县)石关岭一带。当契丹的几万援兵到了忻州,就被宋军击败。三月底宋军包围了太原。至五月初,太原附属的小城羊马,被宋军占领。北汉的统兵将领都指挥使郭万超逾城投降,北汉军心瓦解。杨业对这次战争的形势是看得很清楚的。宋朝集中军事主力来对付北汉,而当时的北汉只剩下十来个州的土地和三万五千多户居民,同宋朝的实力相差太大。所以,在宋军围攻太原时,杨业从北汉主的出路和河东百姓的利益出发,劝刘继元降宋。刘继元拒不接受投降。后来,北汉都指挥使投降宋军,刘继元的亲信大臣也都纷纷逃散,城中危急,刘继元走投无路,只好派人奉表出降,北汉至此灭亡。赵匡义早已听说杨业骁勇无敌,曾派人收买他,杨业不从。北汉主投降以后,赵匡义召见杨业,杨业在北汉二十九年,很受北汉王的重用,他为感激知遇之恩,向北叩拜,大哭一场,算是告别北汉,然后解甲来见赵匡义。赵匡义大喜,赏给他许多东西,让他恢复原来的姓氏,单名一个业字,在自己的身边担任散职,做右领军卫大将军。杨业降宋,立即受到封赏,这不仅是由于宋太宗赏识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曾劝说北汉主降宋,宋太宗授予杨业官职时的诏令,即表彰他“定策乞降”,为宋朝立下了大功。一些史书记载,杨业在降宋之前,仍然据城苦战。那是因为,杨业虽然向北汉主提出了降宋的建议,但在这个主张实现以前,他认为必须继续忠于职守,这同他的建议并不矛盾。杨业从抗宋到降宋,表明他不仅骁勇善战,而且也是一个很有见识的将领。
北宋灭北汉时,击败了辽大将耶律沙的几万援军,斩杀了五员敌将和上万士卒,这就使宋太宗增长了伐辽的勇气。不过,宋军将士出征日久,加之在北汉掳掠许多财物,所以,人人思归,不想伐辽。太平兴国四年()六地位高的就称“驻泊兵马都部署”,杨业以“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兼代州知州,具体地说,就是统辖并州路的禁军和代州的地方军,同时兼管代州民政。代州的重要性在于雁门关。代州北边四十里就是重峦迭嶂的雁门山。雁门山的断崖峭壁间,有条崎岖曲折的路,号称天险,它就是著名的雁门关。自古以来这儿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出了雁门关就是辽国。代州称得上是宋朝的边防重地。宋太宗委任杨业担任这个职务,可以说是对他的很大信任。志在疆场的老将杨业,也很乐于担当起防守宋王朝北界的任务。杨业从宋朝中央领导的禁军,加上代州一州的厢军,不过几千人,而契丹从代州南下的军队,常有上万人,甚至十万人。杨业不畏艰难,在当地人民支持下,以杰出的军事才能和丰富的作战经验,经常打败入犯的辽军。他虽然不知书,但作战勇敢,又有智谋,平时注意将士的攻战训练,能与士卒同甘苦。代北冬天寒冷,当地人大多穿着皮衣,杨业只穿絮有棉絮的衣服。他的衙门也不生火,侍从都冻僵得倒了,他却丝毫不感到寒冷。他从政简易,关心属下,所以士卒都愿为他出力。
杨业赴任不到三个月,在太平兴国五年()三月,辽景宗就亲率十万大军进犯雁门关。杨业命部将董思愿守住雁门关峡谷南口,自己亲率数百骑从西陉(雁门关峡谷西支),绕道至雁门关峡谷北口,猛攻辽军,杀了辽朝的驸马侍中萧咄李,活捉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海,缴获无数马匹盔甲武器。杨业因功升为云州观察使,仍为代州刺史,并兼郑州防御使。从此,辽军望见杨业的旌旗,就自动退去。
太平兴国七年()四月,契丹分三路伐宋,中路三万人攻雁门。杨业在雁门关大败辽军,斩辽军将士三千,乘胜追逐到朔州(今山西朔县)、寰州(今山西朔县东北马邑镇)和应州(今山西应县)等地,攻破辽军营垒三十六座,俘获辽军一万多人,得到牛马羊五万多头。
在杨业驻守代州的七八年里,辽军从未攻入过雁门关,河东百姓过上了安宁的生活。为此,河东人民世代传诵他英勇战斗的事迹。
- 如何清洗和保养帽子呢[图]
- 金徽却是无情物不许文君忆故夫此诗意有所讽相如文君乃假托之词否[图]
-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图]
-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常思汉土兮心内伤愿为飞黄鹄兮[图]
- 敷播种菑(zī)新开垦的田地惟思陈治疆界畎(quǎn)田间水[图]
- 辅宰相为辅佐帝王之人故称风漏吞舟谓鱼网太疏会漏掉吞舟之大鱼比[图]
- 习凿齿见《言语》 注宣武桓温见《言语》 注,器之看重他荆[图]
- 厚貌饰词伪装忠厚虚饰其词选司旧时主管铨选官吏的机构阶品官吏的[图]
- 郗重熙郗昙见《贤媛》 注,谢公谢安王敬仁王脩见《文学》 [图]
- 洪秋士曰偶亦不必定是两人有三人为偶者有四人为偶者有五六七八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