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虎搏虎不乘车打虎《毛传》“徒搏曰暴虎”《周易·贲卦》“舍车
暴虎:搏虎,不乘车打虎。《毛传》:“徒搏曰暴虎。”《周易·贲卦》:“舍车而徒。”《象传》:“舍车而徒,又不乘也。”舍舟涉水曰冯河,舍车不用曰暴虎,义也相侔。参《郑风·大叔于田》注()。
冯(píng)河:徒步涉水过河。
其一:指“暴虎”、“冯河”。
其他:暗指国事。以上两句是说,人们都知道暴虎冯河的危险,而不知比暴虎冯河更危险的事。言外之意,暴虎冯河仅危及一身,而“谋犹回遹”则祸及国家,人们反而不知。
战战兢兢:恐惧戒慎的样子。
临:面临。如临深渊:《毛传》:“恐队(坠)也。”
履:踏着。如履薄冰:《毛传》:“恐陷也。”以上三句,诗人以为周王“谋犹回遹”的做法很危险,会导致国家灭亡,因而内心有深深的恐惧之感。
【品评】 此诗是西周亡后不久二王并立时期,携王身边大臣讽刺携王不能采纳善谋的诗。《诗序》以为是幽王时诗,郑玄以为是厉王时诗,今人多从《诗序》。从诗中“国虽靡止”来看,似指携王朝偏安的状况。关于诗题,是因为《雅》诗中有两首诗开头都作“旻天疾威”,为加区别,在前者称“小旻”,在后者称“召旻”。
此诗六章,层次清楚,主题鲜明。“谋犹回遹”为诗眼,首章提出,且贯穿全篇,吴闿生《诗义会通》说:“此篇以‘谋犹回遹’为主,而剀切反覆言之,最见志士忧国忠悃勃郁之忱。”一、二章写朝廷“谋犹回遹”是因为王“谋臧不从,不臧覆用”、“臧则具违,不臧具依”,并表现出诗人对朝廷“谋犹回遹”的担心。三、四章进一步说明不臧之谋不臧之所在:那是些不敢承担责任的人所说,他们既不能效法古人,也不遵循大道,只为眼前打算,因而他们的意见并不能使国家摆脱困境。五章以退为进,申述一、二章“谋臧”之意,说国虽不大、民虽不多,还是有各种各样的人才,他们完全可以提供好的对策,但王却不采纳。六章指出“谋犹回遹”会祸及国家,而人们却不知,只有诗人内心充满了临渊履冰之感。从词句的使用来看,也是围绕“谋犹回遹”遣词抒怀的。全诗“谋”还出现八次,“犹”字用了五次,可堪注意。
此诗在《诗经》政治讽喻中是形象色彩比较浓的一篇。说小人七嘴八舌的发理论,用“发言盈庭”形容;说小人空谈实际行不通,则用“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来比喻;说有益的建议不为采纳,则以“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来申述;末章更以“不敢暴虎,不敢冯河”比喻当政者政治上的幼稚无知和目光短浅。“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更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在这种政治环境中的惊惧与不安。此诗又多排比,“谋臧不从,不臧覆用”与“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我视谋犹,亦孔之邛”与“我视谋犹,伊于胡厎”,“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与“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等,都给人以激情饱满之感。“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不敢暴虎,不敢冯河”、“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等则是典型的排比句。排比手法的大量使用,不但增加了诗的形象色彩,也凸显了诗人的情绪。
从句式与章法来说,本诗整饬中有变化,也颇显行文之妙。一章和二章、三章和四章都有重章色彩,但同中有异。五章“国虽靡止,或圣或否”与“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艾”是排比结构,但前者两句,后者三句,以见错综变化。从句式来看,以四言为主,又穿插有五言、六言、七言,造成了一种错落有致的效果。
小弁
弁彼鸒斯,归飞提提。民莫不穀,我独于罹。何辜于天?我罪伊何?心之忧矣,云如之何?
踧踧周道,鞫为茂草。我心忧伤,惄焉如捣。(10)假寐永叹,(11)维忧用老。(12)心之忧矣,疢如疾首。(13)
维桑与梓,(14)必恭敬止。(15)靡瞻匪父,(16)靡依匪母。(17)不属于毛,(18)不离于里。(19)天之生我,我辰安在?(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