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KTV招聘网!
loading
免费发布信息
·玉树 [切换]
    玉树KTV招聘网 > 玉树热点资讯 > 玉树名言/句子 >  晁错晁错(前 —前 )颍川(今河南禹县)人西汉初著名

    晁错晁错(前 —前 )颍川(今河南禹县)人西汉初著名

    时间:2022-08-06 12:45:56  编辑:快推网  来源:  浏览:933次   【】【】【网站投稿
    晁错晁错(前200—前154),颍川(今河南禹县)人,西汉初著名的政治家。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后为太子家令(太子即后来的景帝刘启),以有谋略,被称为“智囊”。景帝时任内史、御史大夫。他力主改革政治,奖励农耕,抗击匈奴。对当时日益强大的诸侯王割据势力,力主“削藩”,因而遭到诸侯王的忌恨。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吴楚七国之乱”,景帝恐惧,杀了晁错以缓解矛

    晁错

    晁错(前200—前154),颍川(今河南禹县)人,西汉初著名的政治家。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后为太子家令(太子即后来的景帝刘启),以有谋略,被称为“智囊”。景帝时任内史、御史大夫。他力主改革政治,奖励农耕,抗击匈奴。对当时日益强大的诸侯王割据势力,力主“削藩”,因而遭到诸侯王的忌恨。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吴楚七国之乱”,景帝恐惧,杀了晁错以缓解矛盾。

    论贵粟疏

    这篇奏疏写于公元前168年。西汉王朝建立后,面对秦末战乱遗留下的满目疮痍的破败局面,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发展生产、与民休息的措施,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与商业的繁荣,但同时也产生了“民背本而趋末”的现象,商人大事聚敛,农民破产流亡。于此晁错提出了“贵粟”的主张。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禹、汤,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余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着,不地着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圣明的君主在位时老百姓能不受冻不挨饿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君主能耕田来供他们饭吃,织布来供他们衣穿,而是因为他能开发天下百姓的增产生财之道。因此虽然唐尧、夏禹时发生过连续九年的水灾,商汤时发生过连续七年的旱灾,而国家竟没有一个人被丢弃或饿瘦的,正是因为国家积蓄丰足,有备在先啊。如今海内一统,土地人民数量之多不减禹、汤时期,加上没有连续数年的水旱之灾,而国家的积蓄却不及禹、汤之时,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土地尚有余利没开发,民众尚有余力没发挥,生产粮食的土地没有完全开垦,山林湖沼的资源没有全部开发出来,游荡求食的人没有完全回归务农本业。老百姓贫困了,奸诈邪恶就会滋生。贫困产生于不富足,不富足产生于不从事农业生产,不从事农业生产就不能安居乡土,不安居乡土就会轻易离开家乡。结果老百姓像鸟兽那样四散,即使有高高的城墙、深深的护城河、严厉的法令、严酷的刑罚,也还是不能禁止他们。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06;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06,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06,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甘旨:味道鲜美。

    再:两次。

    廪:米仓。

    人在受寒挨冻时,对于衣着不会奢求轻暖舒适;忍饥挨饿时,对于食物不会奢求鲜美可口;饥寒交迫,就会不顾廉耻了。人之常情,一天不吃两顿饭就会感到饥饿,整年不添衣服就会感到寒冷。如果肚子饿了没有食物吃,身上寒冷没有衣服穿,即使是慈母也不能保全他的儿子,君主又怎能保住他的百姓呢!圣明的君主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让百姓致力于种田养蚕,减轻赋税,增加积蓄,以便充实粮仓,防备水旱之灾,故而能得到民心而拥有百姓。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06。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亡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06,亡逃者得轻资也。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06,中人弗胜06,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牧:治理。

    劝:鼓励。

    最新便民信息
    玉树最新入驻机构
    15535353523